姚汉香给侄孙喂饭
【主要事迹】
姚汉香,女,71岁,天全县多功乡罗代村五组村民。
姚汉香与丈夫廖洪未能生育,却用半辈子的时光抚养了4个孩子长大成人。先是抚养丈夫的两个弟弟,后来丈夫的大弟弟和大弟媳因病去世后,夫妻二人又继续抚养两个侄儿,送他们读书,帮他们成家立业。
初见姚汉香、廖洪全夫妇时,就被这热闹温暖的9口之家吸引了。
姚汉香二老正坐在家门口晒太阳,院子里两个年轻的侄儿侄媳妇忙着为老两口晒被子、剥核桃,二老看着眼前嬉戏打闹的侄孙子,满脸笑意,一家人其乐融融。
"伯伯、伯娘辛苦了一辈子,该享享清福了。"姚汉香的侄儿们说。
姚汉香、廖洪全今年已经71岁了,因为姚汉香身体原因,夫妻二人未能生育;但他们先后抚养了廖洪全的两个弟弟,以及弟弟的两个儿子,组建了一个特殊的9口之家,在这个特殊的家庭,演绎了跨越半个世纪的手足深情。
1966年10月,姚汉香从芦山县飞仙镇嫁到天全县多功乡罗代村五组廖洪全家。婚后两年,公婆因病相继离世。
此时,廖洪全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廖洪全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弟弟需要抚养,大弟弟11岁,小弟弟才6岁。
公婆的去世,整个家庭顿时失去了主心骨,陷入了痛苦、困难的境地。为了让爷爷奶奶和两个弟弟振作起来,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年轻的姚汉香和廖洪全挑起了整个家庭沉重的担子。特别是姚汉香,用女性的柔情,温暖了整个家。
她精心呵护一家老小,照顾老人无微不至,抚养弟弟,教导有方,操持家务井井有条。
随着时间的流逝,爷爷奶奶身体日渐虚弱,生命的自然规律到了,爷爷奶奶在弥留之际对她满是赞许。
爷爷奶奶过世之后,姚汉香生怕廖家两个弟弟得到的爱少了几分,更是把他们二人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般对待。
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处于大集体时期,物资稀缺,生活困难。姚汉香夫妻俩,靠着勤俭节约,从牙缝中省出了存款,而这些钱,又全部用在了两个弟弟身上。
廖家小弟弟的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姚汉香便支持他读高中。丈夫廖洪全对此还颇有意见,他认为家里条件不好,弟弟初中毕业就应该去学门手艺,一方面减轻全家的负担,二方面可早日自立门户。
但姚汉香苦口婆心地劝说丈夫改变观念,姚汉香本人是高中生,她深知,唯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要有知识、有文化,才有可能改变这个家庭的困顿。她常常把家里有营养的食物都留个两个弟弟,自己和丈夫难得吃一次油荤。
因为她的付出,两个弟弟建康快乐的成长,并学有所成、成家立业。
如果说,血缘是维系亲情的纽带,那么,姚汉香则是用自己无私的爱来维系整个家庭,这种爱,超越了血缘,这种爱,将家里的每一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眼看着弟弟们都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各自过上了自己幸福的小日子,大弟弟有两个孩子,小弟弟有一个孩子,侄儿们聪明活泼,十分可爱;家庭如此景象让姚汉香欣慰又满足。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大弟弟和弟媳夫妻俩先后于1994年、2000年因意外和疾病离世,留下了两个年幼的侄子。
2000年,当大家都沉浸在千禧之年的快乐中时,廖家11岁的大侄儿,和9岁的小侄儿却在孤独中啜泣。
此时,姚汉香夫妇已经年过50了。日渐增长的年龄和日趋衰弱的身体健康状况,却无法阻止姚汉香夫妇对家的责任。
考虑到廖家小弟弟有自己的孩子要抚养,家庭负担重;夫妻俩义不容辞地把侄儿的抚养教育责任承担了下来。
这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抖擞起精神,仿佛回到了30岁,姚汉香在家开足马力干农活,照顾侄儿读书;廖洪全则在周边打起了零工,夫妻二人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给两个侄儿一个安稳健康的成长环境。
如今,两个侄儿已经成家,廖家还有三个可爱的小孙儿。他们9口人生活在一起,姚汉香夫妇享天伦之乐。
令人感动的是,被姚汉香抚养长大的孩子们,无论是弟弟,还是侄儿,都非常懂得感恩,对姚汉香夫妇十分孝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姚汉香用自己的爱心成就了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坚强的家庭。
跨越半个世纪,这个看似平凡的她,用无私的爱浇灌着整个家庭,用她坚强的态度感染着周围的人,用她柔弱的身躯托起四代人的幸福!
好人寄语:“其实我没有想过太多,我只知道,他们是我的亲人,要为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道德点评:她深知“长嫂如母”这个词的份量,她养大了弟弟。她以一个母亲之心,给了侄儿无私的母爱,家庭的温暖。她以一个普通妇女的一己之力,支撑着一个家庭。没有血缘,亲情也可以天长地久;没有高歌,吟诵也可以悦耳动听。姚汉香用爱感染着周围的人,在罗代村,姚汉香是大家公认的好大嫂、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