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今年大熊猫繁殖工作进入尾声
新出生的大熊猫宝宝都会得到妥善的照顾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供图
首次在华东地区成功繁育大熊猫
首次熊猫妈妈成功独自抚育成活双胞胎
比利时天堂动物园和上海野生动物园首次成为具有大熊猫繁殖能力的单位
18日,记者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随着大熊猫“梅清”于本月9日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产下一对双胞胎,2016年大熊猫繁殖工作基本进入尾声。目前,研究中心共繁育幼仔18胎27仔,成活23仔。
今年年初,研究中心择优对21只雌性大熊猫完成配种工作。同时,通过强化种公兽的科学管理和培训,新增两只具有自然交配能力的大熊猫种公兽,使大熊猫自然交配率大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雅安碧峰峡基地完成配种的大熊猫,全部实现自然交配,其中仅有5只同时做了人工授精。
“原则上,我们会把配种的最佳时机留给自然交配,对遗传价值较高但无法完成自然交配的大熊猫,才会辅以人工授精的手段,帮助它们的血缘传承。”雅安碧峰峡基地动管部副部长罗波介绍,研究中心在今年春季期间,还先后派遣多位大熊猫繁育专家赴开展合作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技术和人员输出,帮助合作单位开展大熊猫繁育工作。
进入产仔季后,各地大熊猫饲养繁殖单位捷报频传,并呈现多点开花的盛况。
6月2日,旅比大熊猫“好好”首次在比利时天堂动物园顺利产仔。经过公众投票,幼仔取名为“天宝”。
7月9日,大熊猫“帼帼”在上海基地顺利产下一只雌性幼仔,这是研究中心近年来首次在华东地区成功繁育大熊猫。
7月16日,7岁的“淑琴”首次当妈,顺利诞下雅安碧峰峡基地今年的首只大熊猫宝宝。
8月4日,首次做母亲的大熊猫“喜豆”,在雅安碧峰峡基地诞下一对有记录以来最重的龙凤胎。
8月7日,旅奥大熊猫“阳阳”在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产下一对龙凤胎,并且由熊猫妈妈自己抚养,这是世界大熊猫繁育史上首次熊猫妈妈成功独自抚育成活双胞胎。
9月5日,大熊猫“水秀”在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产下单胎大熊猫幼仔,野化培训基地今年共繁育幼仔3胎4仔,形成野化培训的“第七梯队”。
据介绍,在今年产仔的18只大熊猫母兽中,有9只是初次生产,其中,初产妈妈“乔乔”来自野外。这些初产大熊猫为大熊猫种群注入新鲜血液。目前,研究中心圈养大熊猫种群达到234只,是全世界数量最大、遗传结构最好、活力最强的圈养大熊猫种群。
随着研究中心大熊猫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和圈养种群的稳定增长,为开展大熊猫国内外合作交流、野化放归及公众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带动和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单位实现繁育零的突破——比利时天堂动物园和上海野生动物园正式成为具有大熊猫繁殖能力的单位,大熊猫保护的行业力量逐步壮大。(记者 康君)